错漏提交
*港口查询有错误或查询不到,请在这里提交
关注西岸国际货运

随时随地查询三字代码
五字代码 | CNYAN / CNYSA/CNYSN/CNYGS | 城市 | 上海 Shanghai |
---|---|---|---|
港口 | 上海>洋山 | 港口 | Shanghai>Yangshan |
国家/区域 | 中国 上海 | 港口类型 | 港口 ,基本港 |
航线 | 中国大陆 | 港口详情 | 查看 |
概况 洋山港区位于距离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32公里的浙江省崎岖列岛海区的小洋山岛上,距国际远洋航道104公里,港区航道全长67公里。是离上海最近的具备15米以上水深的天然港址;通过东海跨海大桥与上海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连接,可充分发挥上海经济腹地广阔、箱源充足的优势,将成为世界最大规模集装箱港区之一。 洋山深水港区总体规划是依托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南、北两大港区,采用单通道形式,分四期建设。规划至2020年,北港区 (小洋山一侧)可形成约11公里深水岸线,建成深水泊位30多个,预算总投资 500 余亿元,建成后的洋山港区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1300 万TEU,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将跻身于世界大港之列。大洋山一侧南港区岸线将作为2020年以后的规划发展预留岸线。从远景看,洋山港区发展潜力巨大,总体规划共可形成陆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深水岸线20余公里,布置50多个超巴拿马型集装箱泊位,形成2500万标准箱以上年吞吐能力。 洋山港将主要承担腹地内远洋箱源和国际中转箱业务,集装箱规划吞吐量 2005 年为 220万TEU,2010年为550万TEU,2020年为1340万TEU 。规划船型以第五、六代集装箱船为主,并可考虑接纳 8000TEU超大型船舶。 一期规划 二期规划 航运优势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开港、保税港区封关启用,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加快确立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推进我国由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创造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洋山深水港区和保税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在国际航运中心硬件设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将改写上海没有-15米以上深水航道和深水码头、泊位的历史,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可以全天候满载进港作业,为提升上海港的枢纽地位,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硬件设施条件。 与此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开港暨洋山保税港区的启用,在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只有硬件还不够,还必须有软件支撑,要有吸引力的国际中转政策。200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它由规划中的小洋山港口区域、东海大桥和与之相连的陆上特定区域组成。其中,小洋山港口区域面积2.14平方公里;陆地区域位于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面积6平方公里。洋山保税港区实行封闭管理,港区和陆地区域参照出口加工区的标准建设隔离监管设施。 洋山保税港区集目前国内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三方面的政策优势于一体。主要税收政策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洋山深水港区与洋山保税港区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既大大提升了航运基础设施的能级,又扭转了我国与周边国家港口竞争的政策劣势,对显著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聚辐射和国际中转功能,具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 上海洋山港具有以下四点优势: 优势一:具备建设-15米水深港区和航道的优越条件。洋山海域潮流强劲,泥沙不易落淤,海域海床近百年来基本稳定。 优势二:能确保船舶航行及靠离泊安全。港区工程方案经过模型试验反复论证,表明工程实施后,对自然条件基本无影响,能维持原有水深,而且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泊稳条件良好。 优势三:工程技术经济可行。工程水域地质条件良好,具备建港条件;另外,建设长距离跨海大桥世界上也有先例。 优势四:符合世界港口向外海发展的规律。 战略意义 三易选址百多人次院士献计,才铸就今天的洋山深水港精品工程。回顾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过程,在1992年的上海市第六次党代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将深水港建设列为上海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之首。专家先后对北上(罗泾)、东进(外高桥)、南下(金山咀)等建港方案进行过论证,但都因航道水深不够、岸线不足等原因而作罢。1995年9月,提出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南汇芦潮港约30公里的大小洋山岛建深水港的设想。 自1996年5月正式开展洋山深水港区选址论证,到2002年6月开工建设,历时6年多。共有国内外近200家专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6000多人次的科研人员参与了新港址论证和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专题研究200多项;参加各专题成果评审和咨询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达1000多人次,其中中科院、工程院院士100多人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多次组织专家咨询会、评审会,集中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科研技术人员,对从港址论证、工程立项到开工建设全过程进行研究论证,对港口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地质、水文、气象、环境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力求把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建成一个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品工程,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航运市场正在迅速走向一体化、网络化,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也越来越明显,就是在全球市场上争夺航运中心地位,抢占航运制高点。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巨大、腹地辽阔的国家,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如果没有一个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分工与竞争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就是要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城以港兴、港为城用,上海有条件、也有能力承担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航运中心竞争的重任。 配套工程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大桥宽31.5米,分上、下行双幅桥面,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大桥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大桥的最大主航通孔,离海面净高达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可满足万吨级货轮的通航要求。东海大桥将在今年年内建成通车。 沪芦高速公路 芦潮港陆域配套 洋山港保税区 洋山深水港的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洋山保税港区的开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大举措。 2009年,国务院赋予洋山保税港区探索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使命。保税港区正在成为航运物流服务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航运金融服务进一步对外开放、区域运作监管进一步创新的先行先试示范区。 洋山保税港区由小洋山港口区域、陆域部分和连接小洋山岛与陆地的东海大桥组成,已封关运作面积8.14平方公里。 |
*港口查询有错误或查询不到,请在这里提交
随时随地查询三字代码